iT邦幫忙

2019 iT 邦幫忙鐵人賽

DAY 30
0
Cloud Native

Cloud Native Startups:一個簡單的垃圾分類器與計算平台系列 第 30

[Day 30] Cloud Native Startups:一個簡單的垃圾分類器與計算平台 (Review)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第 30 天的今天我們來做一個回顧,複習並總結一下我們在「Cloud Native Startups:一個簡單的垃圾分類器與計算平台」中所學到的東西,以及它們的應用價值。

應用價值回顧 (Value & Review)


這系列文章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應用領域上,安教授個人感覺到,軟體其實是一個抽象的技術,應用在金融、能源、材料、環境、製程等等,都因為領域不同而有所不同,就好像產品有了根,有了領域知識、獲得了養份,軟體才能夠向上開枝散葉、開花結果。所以這一系列從一開始就鎖定在「計算生態學」、「軟體循環經濟」、「智慧永續城市」等主題,從應用領域出發,一路汲取養份,再尋找軟體技術的幫助作為綱要來展開這一系列文。

1. 計算生態學 (Computational Ecology)


面對一個比較大的系統,我們會使用計算生態學的方法來量化它、評估它、甚至操作它,我們叫它「抽象操作 (Virtual Operation)」。既然是 Operation,就代表它跟營運管理有關,也就是會有許多指標來觀察我們維運的狀況是否良好。所以從一開始的海岸清潔點數平台 (Clean Up Credit Platform),到物質流分析 (是為了作政策源頭減量),其實就是利用計算生態學的方法,想辦法強化海洋汙染防治的能力,或是做到原本無法做到的事 (Enabler)。

[Day 01] Cloud Native Startups:一個簡單的垃圾分類器與計算平台
[Day 02] 計算生態學 (Clean Up Credit Platform)
[Day 03] 計算生態學 (Material Flow Analysis)
[Day 04] 計算生態學 (Global Network and Trans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)
[Day 05] 計算生態學 (Microbeads and Plastic Particle Water Pollution)
[Day 06] 計算生態學 (Preparing a Cloud Native Startup)
[Day 07] 計算生態學 (Ocean Environment Management)
[Day 08] 計算生態學 (Marine Debris Governance)
[Day 09] 計算生態學 (Coast Classification for Waste Identification)
[Day 10] 計算生態學 (Environmental Acoustics and Soundscape Ecology)

2. 軟體循環經濟 (Software Circular Economy)


軟體也是可以做循環經濟的,所謂循環經濟就是指「從線性到循環」、「從搖籃到搖籃」等零廢棄物的概念,是一種設計和商業模式上的思維翻轉。因應環境資源漸趨寶貴珍惜,循環經濟的價值也將越發受人重視。其實好的設計就像大自然,沒有任何浪費,這才是合乎為人一個正確的生活方式。「軟體循環經濟 (Software Circular Economy)」這個詞,大概全世界第一次在這裡出現,作為 2019 鐵人賽的紀念,十分重要的里程碑。

[Day 11] 軟體循環經濟 (Unit Operation and Unit Testing)
[Day 12] 軟體循環經濟 (Continuous Auto Monitoring Systems)
[Day 13] 軟體循環經濟 (Monitoring Data and Computing Regulations)
[Day 14] 軟體循環經濟 (Data Analyzing and Recording)
[Day 15] 軟體循環經濟 (Setting and Configurations)
[Day 16] 軟體循環經濟 (Invalid and Missing Data Identification)
[Day 17] 軟體循環經濟 (Invalid and Missing Data Recording)
[Day 18] 軟體循環經濟 (Bias Adjustment)
[Day 19] 軟體循環經濟 (Communication, Protocol, and Transfer Module)
[Day 20] 軟體循環經濟 (Cloud Native Architecture)

3. 智慧永續城市 (Intelligent Sustainable City)


一個城市級的規模應用,其實很適合用雲原生的技術,因為它需要安全 (Security)、可靠 (Reliability)、可規模化 (Scalability)。而這些需求通常只有跨國的大企業才能提供,而且完善地、可信賴地滿足,所以這裡從幾個巨頭中選了 Azure 解決方案,其實微軟的解決方案是傳統企業比較可能買入 (Buy-In) 的,因此先用 Azure 來把一個智慧永續城市可能會用到的模組先組裝起來,一一介紹。

[Day 21] 智慧永續城市 (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)
[Day 22] 智慧永續城市 (Windows Data Science Virtual Machine)
[Day 23] 智慧永續城市 (Azure Machine Learning Studio)
[Day 24] 智慧永續城市 (Apache Spark and Azure Databricks)
[Day 25] 智慧永續城市 (Azure IoT Hub and AMQP/MQTT/HTTPS)
[Day 26] 智慧永續城市 (Cognitive Services and Computer Vision API)
[Day 27] 智慧永續城市 (Azure Functions and Service Fabric)
[Day 28] 智慧永續城市 (Azure Cosmos DB and SQL Database)
[Day 29] 智慧永續城市 (Resilient Citi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)
[Day 30] Cloud Native Startups:一個簡單的垃圾分類器與計算平台 (Review)

總結 (Summary)


故事是從一個簡單的垃圾分類器與計算平台出發的。之前看到台灣海岸廢棄物還滿多的,心想自己是不是可以盡己所能幫上一點忙:或許是垃圾分類,因為每個地區北中南的垃圾種類都不一樣;或許是源頭管理,因為透過政策環評或源頭減量更有效。這樣一前一後搭配,希望在未來 50 年讓台灣海岸保持乾淨。

一個乾淨的海岸對於海洋環境與生態很重要,因為大部分的海洋垃圾是從陸地來,這是海洋保育的一道防線。同時讓我想到微軟人工智慧「AI for Earth」計畫,是由一名計算生態學的環境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科技創新者領導,這是計算智慧與環境科學結合很好的典範,在這個環境變遷甚至極端環境的世代更顯重要。而現在就是那個時刻,一個雲端、同時又具備地理性的創新出來的時刻,我們叫它「雲端本生」─它生在雲端,深根台灣。

希望在這系列文章中,能夠成功地描繪這個潔淨的未來藍圖,亦提供一個雲原生新創的管理架構。


上一篇
[Day 29] 智慧永續城市 (Resilient Citi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)
系列文
Cloud Native Startups:一個簡單的垃圾分類器與計算平台30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